
不用担心茶树生病了,用手机拍照上传大模型就可以“咨询”。 10月13日,世界茶产业首个——鲁豫茶产业模式在安徽农业大学正式发布。该大型模型由安农大学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万晓春教授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可理解、有道理、可产生”的智慧属性。它可以基于科学研究问题自动捕捉知识并将其与众多资源相结合,实现从数据查询到发现的伟大转变——分子茶树和现代技术。万晓春介绍,这个“茶AI大脑”是茶行业的“全方位智能助手”。包含4万多篇茶叶文献、5万多条遗传数据、超过1000万条文本数据数据、参数规模100十亿。涵盖茶百科、茶产业、茶文化与旅游、茶文化、茶工艺等基本知识单元。知识量堪比“茶叶图书馆”。鲁豫茶产业大模型基于基因转录因子、代谢途径、功能注释等多源结构化数据。首先构建了涵盖30万余条茶遗传学、3D分子、茶生物学等知识图谱,并可基于4万余篇茶田文献提供总结报告和超链接参考文献,方便读者查阅文献。通过HTTP接口,可以实现对大模型的动态调用和链接,可以基于知识图谱进行精准问答和推理,支持基因茶功能、代谢调控和行为机制的智慧查询和推荐,实现知识的闭环。om智能决策数据。这个大模型不仅可以解答各种与茶有关的问题,还可以看图“看病”——通过叶子的图片识别病虫害,并给出防治建议。目前,问答准确率超过85%,病虫害识别率及其疾病超过90%。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庞大的模型还可以为茶文化提供旅游线路推荐,打造集自然旅行、泡茶体验、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旅游新模式。 “发布的1.0版本现在可以通过看图片、闻气味、根据纹理判断质量来识别疾病。甚至古书也可以翻译成白话解释。”万晓春表示,“我们正在构建‘大模型+茶科学’的创新生态。2.0版本正在路上,我们正在努力实现茶树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品质评价、茶文化、茶旅游等,助力布莫茶产业做强。 ”(记者陈弯弯)
牢记嘱托、感恩前行——安徽奋勇向前|满载49吨,每公里发电1度电,合肥造重卡推动商用车绿色转型
牢记嘱托、感恩前行——安徽奋勇向前|满载49吨,每公里发电1度电,合肥造重卡推动商用车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