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关键词解读“十五五”

央视新京报11月3日讯(记者文峰)《关键时刻重点部署》。 10月20日至23日,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明确提出,探索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推动量子技术、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能源、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在中国发展的新未来塑造未来产业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权重与地位“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技术模式支撑”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承载者,工业未来发展轨迹不仅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而且是新生产力的重要建设阵地,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新格局。《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和强化实体经济基础”作为首要战略任务,把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四大任务放在首位。 《建议》点名的六大未来产业,都属于实体经济,充分体现了我们“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国际化”的一贯明确方向。10月24日,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善杰表示,主要任务可以从“固本升级、改革育新、扩能提质、强基增效”四个方面来理解。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18%,生物制造、量化科技等领域的阶段性突破印证了未来产业的增长潜力。社会科学认为,未来行业的突破将彻底更新传统的技术路径,恢复全球产业竞争。谁能率先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掌握关键专利、领先国际标准,谁就能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这些产业将与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催生数万亿元市场,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未来产业增长的扩张政策和城市布局离不开政策和布局的双重强化。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工信部部长李乐成明确表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资增长机制,开辟脑机接口、量化信息等新赛道。打造未来先行区。今年以来,工信部热情发布了多项专项政策:《高性能平台“揭牌担责”》、《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以脑机接口领域为例,相关政策明确了2030年的目标:构建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培育全球三大龙头企业中的两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这种“目标导向”的政策设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事实上,地方层面已经启动了相关安排。北京7月出台了拟定的未来投资增长机制,上海9月推出了科技创新和未来培育政策。拥有商城猪经济的城市,例如 Ti安晋、深圳、广州也依托自身优势,精准发力,构建“全国协调、地方特色”的布局和格局。数据显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已达近万亿元;合肥聚集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体量科技企业,相关设备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领域; 2023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186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6300亿元。今年4月,在南京举行的全球6G大会上,紫金山实验室发布了首个6G智感综合外场测试网络,开展低层巡检、物流等商业试点。过去,该实验室建设了6G端到端实验平台,创造了10多项太赫兹传输“世界第一”,展现了我国的先发优势。在未来通信领域具有优势。 “产学研”新生命未来产业的发展正在推动产学研机制的深刻变革。大学作为创新源泉,率先组织科研布局。以“脑机接口”为例,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依托未来技术研究院,整合医学、自动化、微电子等多学科力量以及脑机接口研究和人才培养专家。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依托高校科研实力,形成了“技术研发-临床应用-产业创新”的完整链条,加速了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未来的产业需要具有‘技术敏感度’的复合型人才清华大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助理教授、计算与科学传播青年学者陈安凡认为,人才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社会需求和发展规律。新技术革命、新思想传播的速度和程度比以往的工业革命更大。未来产业的影响将不再局限于特定的专业领域,而是再次下沉到教育体系,深刻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未来的产业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吗?他举了一个例子,在脑脑接口技术的帮助下,行动不便的患者只需通过思考喝水就可以控制假肢的运动,并可以依靠大脑信号进行打字和交流。“数据显示,改变人们生活的技术红利还有很多。”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5年的第10位,成为近10年来创新进步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2024年,我国PCT专利申请量将达到70160件,分别比美国和日本高30%和45%。欧盟2025年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得分较2020年提高了31.6个百分点,提升幅度高于欧美。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释放创新潜力,是中国未来的总逻辑和发展趋势。”这一观点已成为业界共识。可以想象,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必将因未来产业等新生产力的不断增强而实现新的跨越、新的变化。
上一篇:记者手记:期待南极新故事 下一篇:没有了